在工作之余,陈奕会透过办公室窗户,面向阳光和大片草坪久伫,注视眼前的艺创小镇。错落有致的巨型水泥圆筒和现代的玻璃观光电梯对比鲜明,建筑上红漆标语斑驳排列,他常感慨,在十余年内,这个坐落于杭州之江畔、象山脚的小镇,变化竟能如此之大。
“无论走出去多久多远,回到小镇还是会感慨,高品质环境可以使人静心思考和创作,我愿意呆在这。”陈奕说。作为首批入驻的后期制作公司代表,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公司与小镇共成长,完成了从创业到发展壮大的“三级跳”。作为公司创始人,陈奕可谓是艺创小镇蝶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创造:老水泥厂焕新颜 小镇培育优渥“土壤”引凤来栖
建于1958年的双流水泥厂,曾有年创造税收约30万元的辉煌过往,但水泥厂的滚滚浓烟和污水排放使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与经济转型的要求不相适应,1999年被关停。2007年,西湖区对水泥厂进行改造,修旧如旧,打造了独具工业遗风的之江文化创意园。2008年,之江文化创意园被评为杭州市首批文创园,是杭州市最早的十大文创园之一。
2015年,西湖区联合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两大艺术高校,采取“政府主导、两院参与”的创新模式,共同打造出3.5平方公里的艺创小镇。
陈奕所说的高品质环境既是生态环境,更是产业环境,这成为了企业、人才的心之所向,小镇努力为企业、人才创造的“氧气”与“土壤”,吸引了众多文创大师和企业前来创新创业,杭州麒腾网络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正是享受红利的一员。
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专注电商领域的内容整合营销,依托互联网流量平台矩阵、新媒体传播、电商营销渠道,打造电商内容营销新生态,拥有抖音、淘宝、快手、拼多多等多平台MCN机构资质,每年以1.5倍的收益速度增长。
“公司2020年搬进了艺创小镇,作为西湖区第一家直播企业,小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公司人事负责人费虹坦言,“待我们入驻之后,小镇经常组织省内外领导、企业到访交流,提高了公司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小镇也积极帮我们联络高校,让我们可以顺利进行校园宣讲、吸纳人才。”
创意: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并举 文创产业新业态不断完善
在最新入驻的一批项目中,一个摄影基地成了“网红打卡点”。欧美风、日韩风、轻奢风等50余个多元化的拍摄场景,可以满足不同团队的拍摄需要。其实,这里不光只是拍照打卡地,还是一家专业从事婚纱摄影、儿童摄影、商务摄影及摄影支持的专业化摄影服务企业。
“我们捕捉网上流行的热点,打造了工业风布景、街头商店、‘小冰岛’等场景,很多人来打卡拍照。”摄影基地主理人林粥心介绍,基地目前主要的业务是商务摄影,最近还开展了模特培训,后期还将涉及直播领域。“之所以选择在艺创小镇扎根,是因为小镇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也是被小镇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所吸引。”
从水泥厂到文创基地,小镇为当地带来了产业发展的质变。如今,艺创小镇集聚了时光坐标、新片场、遥望网络、喜马拉雅浙江总部等文创企业3000余家。
除了具备摄影基地、网络直播公司等充满现代气息的项目,在艺创小镇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在今年刚入驻小镇的钱塘陶瓷博物馆内,一件件做工精致的木雕工艺品琳琅满目,展陈的200件古陶瓷无一不映射着历史长河。这间博物馆由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翁鹤亮先生创办,他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间断学习和研究古代陶瓷和木器艺术,如今,他给30余年收藏成果在艺创小镇找到了一处安放的良地。翁鹤亮希望,通过举办研学、艺术沙龙等活动,可以发挥推动博物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展览、教育和文创开发的作用,让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
创新:引文创“活水” 浇灌实体经济
目前,像翁鹤亮这样选择栖息在艺创小镇的“大咖”还有很多,蔡志忠、阎宝林、张纪中等众多国家级艺术大师和海内外高端人才都从艺创小镇的宾客变成了主人,这与小镇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才兴镇”战略有关。小镇与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始终紧密合作,形成“文创领军人物、国际文创人才、高端创意人才、青年创意新锐”四级联动的人才梯队。
有了人才砝码加持,小镇举办的活动层出不穷——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会暨“视听西湖”高峰论坛、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杭州现代音乐节、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布会、中国国际动漫节、非洲艺术家木雕创作成果展、中国匠人大会……重量级文化艺术活动串联起一条遍及全年的艺术节庆时间轴,形成“永不落幕的嘉年华”。
小镇集聚项目、人才和文化等要素,最终是要为经济发展“输血”,目前这种支撑作用已然显现。蓬勃发展的小镇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转型,许多居民开始从事与文创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当地INS风咖啡馆、酒吧、文化沙龙兴起,吃、住、娱乐、购物、休闲等生活性配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据了解,去年这里的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
“创”是创造,是创意,也是创新。当下,在之江文化产业带上的艺创小镇正构建产业链、生态链、服务链、创新链“四链”协同发展的格局,打造西湖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窗口”,建设“浙江省文化产业第一镇”,它正以“创”为画笔,为人民绘就美好生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 通讯员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