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共享出行类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绝对算得上资本的宠儿。这一年不仅有滴滴、uber、快滴等叫车平台集体涌入市场,P2P租车行业也应运而生,一夜之间,PP租车、宝驾租车、友友租车等众多P2P租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公众视野,同时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兴趣。
从2014年的异军突起,到2015年的大肆裁员以及个别企业的倒闭,再到现在止步于C轮的尴尬,P2P租车行业的增长显然低于市场预期,能不能打破僵局,还要看企业提升服务品质的能力。那么,为什么共享租车没有像共享单车那样发展良好呢?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XX租车以往的简介里有这么一段话:车主可以利用爱车闲暇时间每月赚取3000元以上额外收入,租客能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租车服务。
不过,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完美。
一位租车公司前高管曾说过,汽车在中国的财产属性较强,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把自己的车辆分享给别人使用。少数愿意尝试的车主,也要面临车辆被毁坏甚至丢失等风险问题。他说:“个人和公司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公司丢了车可以记一笔损失,但个人丢车相当于丢掉很重要的一笔财产。”
不过,共享租车模式的瓶颈并不在供给端,而是在需求端。
理论上,用户选择租用私家车可以省钱,但实际上额外付出的成本非常高。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错配。大部分闲置车辆停在社区,当用户需要使用车时,车主在哪里、有没有时间交接都是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共享租车的体验非常差。而一些租车行业的老玩家,产品和服务都是标准化的,车况也相对较好,虽然在价格上略有劣势,但体验的优势弥补了这一缺点。
“本质上共享租车提供的是更低成本的供应链。但这是一个低频的行业,跟价格差异相比,共享租车产品和服务的非标准化所带来的瑕疵,会让用户很难接受。大多数人会选择更标准化、更可期待的服务。”钱多多平台的研究员指出。所以共享租车想要突破,还有很多难题需要克服,道阻且长。